奇古枝官网 奇古枝茶叶官网
在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过笕村的竹兰头32-1号,一座以白茶文化为核心的现代化企业——福建奇古枝茶业有限公司,正以“大国礼茶”的姿态走向世界。自2017年成立以来,奇古枝不仅深耕福鼎白茶的原产地优势,更通过“文化+品牌”双轮驱动战略,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了国际舞台。从G20峰会到上合组织元首会议,从泰国皇室御用到联合国秘书长礼赠,奇古枝白茶以“东方茶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书写着民族品牌全球化的新篇章。
一、品牌定位:大国礼茶的国际化视野
奇古枝的品牌基因中,“大国礼茶”是其最鲜明的标签。自2017年起,该品牌43次成为国际盛事的指定用茶,礼敬96国元首政要,包括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赤道几内亚总统、佛得角总理等。这种定位不仅体现在产品的高端属性上,更反映在品牌对文化符号的深度挖掘——例如2022年上合峰会采用的“伏羲号”礼盒,将大漆工艺与华夏始祖文化相结合,用漆器茶盒演绎“百里千刀一两漆”的传统技艺。
在国际化进程中,奇古枝采取“文化先行”策略。其产品包装常融入甲骨文、篆刻等传统元素,而茶叶品鉴会则结合茶道、香道表演,形成“可体验的文化输出”模式。这种策略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品牌已布局全国700多家加盟商,并在济南设立运营中心辐射北方市场。
二、产品体系:全产业链的品质构建
作为集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奇古枝构建了覆盖白茶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
产品系列 | 代表产品 | 核心特点 | 价格区间(元/500g) |
---|---|---|---|
醉鸿雪系列 | 福鼎小白茶 | 传承华茶一号母本树种 | 800-2000 |
大国礼茶系列 | 白毫银针 | 国宴级原料标准 | 1200-3000 |
荒野白茶系列 | 太姥山古树茶 | 树龄超50年 | 1500-5000 |
其中“醉鸿雪”作为拳头产品,采用福鼎特有的大白毫品种,经72小时自然萎凋工艺,形成“蜜香入水,甘韵绵长”的独特风味。而面向高端市场的白毫银针,则严格遵循“一芽一叶”采摘标准,年产量不足500公斤,成为外交场合的稀缺资源。
三、文化传播:多维度的品牌叙事
奇古枝的文化传播呈现出“海陆空立体覆盖”的特征:连续8年在CCTV-9《故事中国》、CCTV-12《道德观察》等栏目投放品牌广告,高铁站年均1000列次广告曝光,形成强大的公域流量入口。品牌深度挖掘“鸿雪文化”,通过《奇古枝》民谣IP打造沉浸式体验——在点头镇总部基地,占地3200㎡的大国礼茶文化体验馆内,游客可参与从采青、萎凋到压饼的全流程制茶活动。
品牌还创新性地将白茶与数字技术结合。2023年推出的“物联网溯源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茶叶生长环境数据(如空气湿度、土壤pH值),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的“数字身份证”。这种“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的双重叙事,既强化了品质可信度,又契合年轻消费群体对透明供应链的需求。
四、全球化布局:从出海到扎根
在出海策略上,奇古枝采取“盛会驱动+在地化运营”模式。通过成为APEC、博鳌论坛等国际会议指定用茶,快速建立品牌认知;随后在泰国、新加坡等地设立文化体验中心,邀请当地茶艺师进行本土化改良。例如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的“椰香白茶”,将福鼎银针与椰奶调配,创造符合区域口味的茶饮品。
这种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品牌价值评估达10.73亿元,产品出口至26个国家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其海外销售中60%通过跨境电商完成,特别是在亚马逊北美站,350g装的陈年寿眉常年位居“中国特色茶饮”销量前三。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成就显著,奇古枝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端产品过度依赖政务场景,民用市场渗透率不足35%;二是国际市场中“中国茶=低价原料”的认知尚未完全扭转;三是年轻消费者对传统茶饮接受度有限。对此,品牌正尝试突破:
- 开发白茶冷萃液、茶胶囊等便捷产品,进军新式茶饮赛道
- 与故宫文创联名推出“千里江山”系列,将茶器与茶叶捆绑销售
- 建立“白茶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开展成分功效临床研究
从福鼎竹兰头的茶园到撒马尔罕的国宴餐桌,奇古枝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地方企业到国际品牌的蜕变。其发展路径揭示了中国茶产业升级的关键:既要坚守“慢工艺”的传统内核,又需构建“快传播”的现代体系。未来,如何平衡文化厚度与商业效率,如何在全球化中保持品牌独特性,仍是奇古枝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正如品牌创始人郑谦益所言:“我们不仅是在卖茶,更是在传递一种东方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