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龙4810手表价格-万宝龙4810停产原因分析

礼服 2025-04-26 3 0

作为万宝龙品牌历史中的标志性系列,4810腕表自2006年问世以来便以勃朗峰海拔高度命名,承载着品牌对卓越工艺的追求。其价格定位与停产决策的背后,既体现了奢侈腕表市场的竞争逻辑,也折射出机械表行业技术迭代与消费趋势的深层变革。本文将从技术配置、市场策略、消费者偏好等角度,结合近十年行业数据与品牌动态,系统解析该系列价格体系与停产动因。

一、价格定位与技术成本

万宝龙4810系列的价格区间集中在3万至4万元人民币,例如搭载MB 25.07机芯的自动计时码表建议售价为NT$141,200(约合人民币3.2万元),而U0102378型号鳄鱼皮表带款市价约¥34,655。这一价格带在奢侈腕表中属于“高性价比”范畴,其核心支撑来自机芯配置策略:

品牌采用经改良的ETA 7750基础机芯,通过优化自动盘结构与日期环位移(从3点移至6点位)降低成本,相较完全自产机芯节省约30%研发费用。但与此表壳采用42-44mm精钢材质,搭配鳄鱼皮表带与蓝宝石水晶镜面,在材质工艺上维持奢侈品的溢价能力。这种“基础机芯+高端装饰”的组合,使4810系列在保持瑞士制造血统的实现了价格下沉。

万宝龙4810手表价格-万宝龙4810停产原因分析

型号 机芯类型 表径 价格(人民币)
4810自动计时码表 MB 25.07(ETA 7750改进) 42mm 32,000
U0102378 自动机械 44mm 34,655

二、技术迭代与供应链压力

该系列停产的核心动因源于ETA机芯供应政策变化。自斯沃琪集团2019年收紧对外部品牌的机芯供应后,依赖ETA 7750的4810系列面临产能危机。尽管万宝龙通过修改日期模块(移至6点位)实现差异化,但本质上仍未突破技术依赖。相较竞品如欧米茄同价位表款已全面采用Master Chronometer机芯,4810的技术竞争力逐渐弱化。

品牌自身战略向自产机芯倾斜。2025年推出的全新4810系列搭载MB 25.07机芯,虽仍基于ETA架构,但通过改进振频(从28,800次/小时提升至36,000次)和动力储存(从48小时延长至60小时)实现性能升级。这种渐进式创新难以满足高端市场对“完全自产”的技术期待,反而使该系列陷入“中端定位固化”的困境。

三、消费趋势与设计语言变迁

4810系列经典设计元素——六角白星雕纹面盘、镀玫瑰金时标、扭索纹装饰等——在2010年代初期极具辨识度。但近年消费者对“极简主义”与“运动风格”的偏好上升,使得该系列的古典美学面临挑战。如表径44mm的U0102378型号虽保留银灰色表盘,但较厚的表壳(具体厚度数据缺失)与复杂功能布局,在佩戴舒适性上逊色于新兴的39-40mm轻薄表款。

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后计时码表品类中,配备飞返功能、陶瓷圈口的运动款销量增长27%,而传统正装计时表仅维持3%增速。万宝龙在2025年表展推出新4810系列时,虽增加蓝钢指针与夜光涂层,但未能根本扭转设计语言与主流趋势的错位,这加速了旧款退市的决策。

四、品牌高端化战略驱动

万宝龙近年着力推动“从书写工具专家到综合奢侈品集团”的转型。其手表业务营收占比从2015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41%,但4810系列作为入门复杂功能款,毛利率(约55%)低于传承系列自制机芯表款(68%-72%)。品牌需要通过产品线调整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二手市场表现显示:4810系列3年保值率仅为52%,远低于万宝龙限量款(如1858系列单按钮计时码表的78%)。这种市场反馈促使品牌将资源向高溢价产品倾斜。2025年推出的新4810虽保留系列名称,但通过改用自产机芯MB M25.07(非ETA改进版)实现技术断代,实质完成旧款的自然淘汰。

综合分析可见,万宝龙4810系列的定价策略与停产决策,本质是奢侈品牌在技术自主性、市场定位与消费者需求三角关系中的动态平衡。其价格优势得益于ETA机芯的成本控制,但这也成为制约高端化的瓶颈;而设计语言的代际差异与品牌战略升级,最终推动该系列走向技术性迭代。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斯沃琪集团机芯供应政策对二线奢侈品牌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背景下“经典款重生”的商业逻辑。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存4810表款的收藏价值将取决于特定型号的技术独特性与美学稀缺性。